第四百九十章.源自灵魂的憎恨(1 / 2)

加入书签

秦博临死的时候,为什么会觉得皓玉一旦遇见修炼者,会比死还惨?

战偶专为战斗而生,专为主人而生。

这种生命形式跟奴隶战兵,有些相似,却又有巨大差异。

奴隶战兵本质上还是有本我意识的正常人。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感情、爱恨情仇,不乏性格刚烈的奴隶战兵,哪怕被引爆基因炸弹,也要拖着主人同归于尽。

可战偶却完全不同,战偶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一件工具。

一旦被完整祭炼,战偶将失去本我意识。

主人的命令和意志,就是战偶全部的思想意识。

皓玉如果被人完全祭炼,将会活的生不如死,成为一具人形工具。

因为她是人类思想和战偶之躯的结合体,她不会完全失去本我意识,却会被彻底压制。

就好像一个完全控制不了自己身体和思想的木头人,内心深处却是皓玉自己的思想感情。

那该是一种怎样的极致痛苦?

如果皓玉没有第一时间就杀了秦博灭口,秦博一定会告诉皓玉这一点。

可秦博死了,皓玉第一时间杀了他。

如果秦博知道皓玉遇到了许悠然,恐怕他在地狱里都会笑。

想要祭炼一件法宝,需要元气和神识进行双重烙印。

他祭炼的唯一一件法宝,就是他的飞剑。

许悠然本身又是觉醒者,所以在祭炼飞剑的时候,他动用了元气、神识、精神力。

能够在法宝中灌输三种力量,所以他的飞剑理论上来说,远比其他人的飞剑要强横许多。

可因为符文残破、剑身残破,他的飞剑反而比不上正常飞剑。

祭炼法宝并不是说灌输一点元气、神识就可以了,要足够留下烙印,通常都要持续性灌输。

可现在大战正酣,他肯定没办法按住皓玉,持续性灌输元气,那跟找死没什么区别。

皓玉也不会老老实实让他按住,进行灌输。

两位天灾神将就在身侧,他还要小心不能被人发现他动用了元气。

电光火石之间,许悠然已经有了决定。

既然不能持续性灌输,那就一点点烙印。

他的飞剑体积很小,第一次祭炼又是在晋级金丹期的时候,转瞬就进行了烙印。

皓玉这么大法宝,而且还是活的,他不但没见过,听都没听过。

可天灾级病毒试剂近在迟尺,他不想错过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嘭!”再次跟皓玉硬对了一掌。

他不敢动用神识,那是覆盖性的扩散,目标太明显。

但是在这次对掌的瞬间,他动用了一点点元气进行试探。

不是用元气战斗,不是用元气来抗衡皓玉的掌力。

而是将元气灌输进了皓玉体内,有些类似于元气疗伤,或者是临时性的传功。

对于这种事,他一点经验也没有,也完全没有相关知识,只能一点点尝试。

他的这种操作,其实极其危险。

一旦皓玉的身体排斥元气,好像觉醒者一样,将元气当作一种外来的伤害性力量。

那元气不但不会被皓玉吸纳,反而会逸散出来。

虽然元气波动很微弱,可两位天灾神将,一定会有所察觉。

就算皓玉的身躯吸纳了元气,因为许悠然输入的非常温和,元气就会转化为皓玉的力量。

虽然只是临时性的外力,可也会极大增强皓玉的杀伤力,同时也会帮助她恢复状态。

也就是说,哪怕许悠然赌对了,他也要承担极其巨大的风险。

每一次对撞,输入一点点元气,皓玉的实力就强大一点点。

许悠然在越打越弱,皓玉反而会越打越强。

如果许悠然不能在皓玉强大到,足以杀死自己之前,完成祭炼。

那等待他的结局,只有死亡。

皓玉跟安达利尔、哈里发不同,那二人是想抢到灵魂之石,皓玉纯粹是想杀了许悠然。

“噗!”许悠然狂喷鲜血,倒飞出去。

“唰!”顺手一剑,挥洒出十几道剑光,裹挟着剑意斩妖,偷袭安达利尔和哈里发。

“轰!”暴怒的钢金,再次跟皓玉硬拼一记,帮许悠然抵挡了一下追击。

皓玉是他引荐进来的,结果却在最后的关键时刻背叛。

如果没有皓玉没有背叛,他们有十足的把握保住灵魂之石。

可现在旅团一方死伤惨重,眼看就要功败垂成。

气浪激荡中,尘土飞扬、沙石漫天,好似晴空一个霹雷。

许悠然虽然在吐血,可心中却是狂喜。

元气没有逸散,皓玉的身躯并不排斥元气,她在吸纳元气。

吸纳元气的同时,似乎触动了皓玉身躯的符文和禁制。

许悠然不但感受到了那一丝丝元气侵入了皓玉的身躯,更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悸动。

那是一种深深触动他内心的悸动,没有元气接触的时候,还不明显。

直到他的元气,开始烙印皓玉躯体的符文和禁制,那种悸动开始格外明显。

那是一种莫名其妙的亲切感,源自血脉的最深处。

似乎隔着无尽悠久的岁月,祭拜先人时,才会产生的那种血脉共鸣。

许悠然不是没有见识的人,他杀过无数变异兽,也杀过很多、很多人。

走过地星很多、很多地方,现在甚至跑到了四千两百万光年外的三体星系。

可他从未有过这种奇妙的感觉,好像很亲切,却又很遥远。

他跟父亲在一起的时候,二人朝夕相处,哪怕父子情深,却因为过于熟悉,反而没有这种亲人之间的血脉感应。

或者是有,可那个时候他只是一个病包子,感觉还不敏锐,察觉不到。

现在发生的一切,感受到的一切,远远超出了他的认知,他无法理解。

可这一切,都在向着对他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