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须贾论商(1 / 2)
随着魏历新年的到来,各地杀猪宰羊,盐的消耗量迅速上升,盐价腾贵。齐商和越商都开始往这边送盐,以图其利。陶邑充当了齐盐运往大梁的中转站,狠狠赚了一笔。
海盐所含杂质较多,味道与池盐有较大差别,大梁人还是更倾向使用解盐;结果解盐的价格更高了。大梁商人纷纷从农户手中高价收购粮食,到安邑去换盐,再运到大梁来高价售卖,造成大梁城内的粮价也上升了,几乎到了以前青黄不接时的价格。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少府也参与到以粮换盐的买卖中来,将手足掌握的稻米大量运到安邑去换盐,以牟取暴利!这样做的结果是,当发放年薪时,已不全是稻米了,有一部分按市价打折,换成了盐,大家竟然还觉得值了!
信陵君和魏齐对此忧心忡忡,认为来春可能要经历一次巨大的粮荒,但须贾却好像不以为意,认为只要商道畅通,粮食自然会源源而至。大家去报告魏王,魏王也不出什么准主意,只让君臣议定方略。
过了年,粮价上涨的恶果开始显现,除了倒卖食盐外,其他行业都十分萧条,物价腾贵,群臣终于感觉不妙,纷纷向信陵君、魏齐等高官报告。开始还只是些小官吏,大家还不觉得有什么;但后来连少府都感觉有些不对,外地的货物物价高得难以承受,而本地货物则了,信陵君和魏齐才开始紧张起来。这时已经春耕已经接近结束,快要进入初夏了。
信陵君和魏齐都知道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安邑对盐垄断,但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把须贾大夫找来商量。须贾大夫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再去找秦太子。
秦太子在驿内接待了须贾大夫。坐定后,须贾大夫道:“十月望日,臣以微贱,勿得与太子会,期期数月矣。”
秦太子道:“臣蒙大夫相邀,意将会于信陵君堂前,岂意晋鄙大夫,以至张、岳二先生在彼,而大夫未至!”
须贾大夫有些尴尬,急忙把话题岔开道:“望日之会,君上与太子所议以粮易盐之事,复不可缓也。愿太子加意焉!”
秦太子随意道:“臣请于父王,王答,安邑少粮,饥民相枕于道,故不得已耳!但俟今秋收获,则勿限也。”
须贾大夫道:“安邑或有少饥,然经之数月,或将解也。奈何必欲俟之秋获,今者或可解也。”
秦太子道:“臣久在外,未得其实,所言于大夫者,实得之于王也。大夫若有所请,或往咸阳可也。”
须贾大夫道:“臣久闻秦贵农而贱商。是故臣不敢以贱事上闻于王也。非太子久在梁,臣亦不敢闻于太子。今趁其便,乃敢白之。”
秦太子淡然一笑,道:“臣入于梁,本为陶邑、咸阳往来之事,他者难知也。或闻陶邑多入盐于梁者,有乎?”
须贾大夫道:“然也。”
秦太子道:“齐盐入于梁,梁产必入于陶,陶居天下之中,梁物广布,不亦可乎?”
须贾大夫道:“若夫天下之盐,解盐最廉且足,民多习之。今废解盐而通齐盐,不惟民之难习,即商亦难也。”
秦太子饶有兴趣地问道:“商者何难?”
须贾大夫道:“夫商者,必甲地籴,乙地粜,乙地籴,甲地粜,乃得其利。今于甲地得货,而乙地不粜,则失其利也。复得丙地得货,而粜于乙地,乃得乙地之货,粜于甲地。”
秦太子道:“臣闻货通于天下也,必赖金以成。若得其金,何愁货物不平?”
须贾大夫用手比划道:“有商者焉,故于梁籴物产,失金而得货;必欲粜于安邑也,乃失货而得金;乃得粜安邑之盐,归梁而粜之。今虽得大梁之物,而于安邑不得盐,是以无利也。或粜于陈,或粜于陶,乃得其钱,复将籴粮而入安邑也。其道多出,其利浅也,而价腾矣!”
秦太子很耐心地听着须贾大夫解释大梁商人不能如以前一般赢利的原因,但却有些不理解,问道:“昔入安邑,必也多物,或粜或否,其利难知。今只一粮,以二易一,至则必得粜,粜则必得籴,何繁难之有哉?”
须贾大夫也有些尴尬道:“昔者,非商者无以知安邑何需,故得其利。今天下皆知安邑之贾,而自往运粮,商贾无其利也。”
秦太子闻言笑道:“大夫亦被其害矣!”
须贾大夫道:“臣以王命,贾于天下,以有余补不足,获利正多。然少府必也贾于梁,梁物少价高,王事将废。”
秦太子道:“少府有圃田之稻,司工之匠,山川所出,天地所成,奈何将废王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