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迁都(1 / 2)
大明京师,五凤楼上传出来第一通鼓声,文武百官陆续进人端门,都到朝房等候,大臣们窃窃私语,议论着锐勇军的一系列举措,和陛下以及内阁近来的一系列变化。
按说今天是常朝,应该比每天御门决事的仪制隆重,应该有身穿彩衣的象奴牵出大象,同锦衣旗校一起在午门前肃立不动,应该有锦衣将军、校尉和旗手在内金水桥南边,夹着御道分两行整齐排列,班尾还应该有两对仗马,做金鞍、金镫、黄丝辔头、赤金嚼环的装扮。
但今天,三通鼓响以后,午门的左右偏门掖门一齐打开了,大臣们没有看到这些,连负责纠仪的御史官都蔫头耷脑,文武百官到了皇极门外,按照文东武西,再按照衙门和品级区别,排成两班,恭立在丹墀之上,彼此的眼神却在无声地交流着,已经给镇远侯暗暗递信的人,则冷眼看着这大殿,从堂皇的皇家气魄中,看出了破败。
一个太监走出皇极门,手中拿一把黄丝静鞭,鞭身一丈三尺,梢长三尺,阔有三寸,用蜡渍过。他走至丹墀一角站定,挥起静鞭在空中盘旋几下,用力一抽。
鞭声清脆响彻云霄,连着挥响三次,太监收起静鞭,走下丹墀站定。于是,午门内寂静无声,过了片刻,内官传呼“驾到!”崇祯头戴翼善冠,身穿圆领绣龙黄罗袍,面带忧容,乘辇出来。
崇祯下了辇,升入御座,当皇帝坐下以后,有太监擎着黄缎伞盖,站在崇祯背后。
“启奏陛下,臣、张至发请议迁都南京!”皇帝刚刚坐好,身穿圆领红罗朝服、腰束镶金带的内阁首辅便走出班列启奏,有太监去接了他手中的奏疏。
大臣们互相对视,都明白了,今天的议题就是迁都,如果是往常,必然有御史和给事中出来反对,说什么“天子守国门、敬天法祖”之类的话,但今天没有人反对,东虏北虏都已经服服帖帖,天子还守什么国门哪?倒是处于群狼环伺之中的皇帝,确实应该避避难了。
一会儿,内阁次辅孔贞远、礼部尚书刘宇亮、吏部尚书薛国观等纷纷启奏,支持迁都,立志做“尧、舜之君”的崇祯,此刻内心非常敏感,他扫视底下大臣,总发现他们脸色暧昧难明而古怪,似乎在嘲笑自己的逃跑,又不敢说。
但皇帝又不好发怒,只好忍着心中怒气,阁臣范复粹启奏,运河即将冰封,迁都之事宜当速速进行,皇帝准奏,当即部署迁都事宜。
北京呆不下去了,且不说锐勇军半包围的威胁,一向依仗江南粮米支持的京师,近来米价连续上涨,继续呆在北京,不仅从形势上极为被动,而且容易失去对江南的控制。
但皇帝还是作态感概道,“朕自登极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总是以尧、舜之心为心,务使仁德被于四海。现鞑虏已经消灭、流贼已经平定,而朝廷居于北方,粮米皆运自江南各地,徒增民力负担,故……”
皇帝刚刚说到这里,通政司送来急奏,锐勇军占领扬州。
整个朝会鸦雀无声,类似卢象升、孙传庭这种臣子替皇帝尴尬而又愤怒,皇帝已经拉下脸面不要,要迁都南京了,锐勇军却占领了运河扼要之处的扬州,这是不想让皇帝走啊。
众文武深知皇帝喜怒无常,都把头深深低下去,这个时候就是看皇帝青白的脸色一眼,都可能被拖出去杖毙,有些胆小的朝臣,不禁小腿肚轻轻打战。
天色已经大亮,但乌云比黎明前那一阵更浓、更低,压着五凤楼脊,也压在人们心上……
锐勇军向安徽、山东和江苏北部等地继续进军,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所有的城池几乎都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豪绅地主虽然知道不妙,但大势如此,也根本不敢反抗。
十月初,苏杭召集湖广的钱大壮、方少明、郝红、魏二刚和沈秋石开会,部署明年向上游四川进攻,和从湖南向东边的江西、和南边的广东挺进的作战计划。
然后,他离开武昌来到河南,在洛阳,苏杭下令释放战俘洪承畴、左良玉、吴三桂等人,被俘虏的士卒们早已经被放回家,喜悦地当起了田地的主人,只有这几十名将领还被关押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