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横江图说(2 / 2)

加入书签

柳霏霏道:“你是吴人?”樊若水道:“是。”柳霏霏又问道:“你既是吴人,为何要献计灭吴?”樊若水恨恨的道:“杨瑾智好大喜功,朝廷纲纪败坏,任用奸佞小人,地方官吏鱼肉百姓,弄的国家民不聊生。这样的朝廷保之何益?小生听闻楚人仁义,若楚国能让百姓安乐,小生不惜背上骂名,也要就黎民于水火。”

樊若水这番话说的大义凌然,任谁听了都会心生敬佩。柳霏霏却只是微微一笑,说道:“先生大义,有匡扶国家之心,本帅代楚王及吴国百姓感谢先生。”樊若水忙道:“不敢!”柳霏霏道:“不知先生有何计策,能助我破采石?”

樊若水道:“家父在吴国为官,我本想效力朝廷,却被小人算计,科举不成。后来见朝廷腐败,百姓苦不堪言,于是想着他日定有真命天子拯救苍生。一年前,杨瑾智生灵涂炭,悍然征越,我就知道吴国运势不久。我想着不论夏还是楚,想要灭吴就必须渡过采石矶。而采石矶有重兵把守,又兼地势险阻,不易渡过。若是能用竹筏、大船等架起浮桥,就能顺利渡江。”

柳霏霏沉吟道:“你这个想法很大胆。即使采石矶的江面比长江其他江面要窄一些,要架桥也不容易。而且还在在吴军的攻击下架桥,基本不可能完成。”

樊若水道:“元帅所言不差,采石江面素有‘惊波一起三山动’的说法。意思是采石江面波涛大浪一起,声势浩大,三山五岳都会为之动摇。要在这样的地方架桥,自然不会容易。不过只要测量出江面的宽度,在岸边建起固定浮桥的物桩,相对就会容易许多。”

柳霏霏道:“即使这样也不容易,且不说有重兵把守,普通人近不得。就是可以靠近,在波涛之上也不可能准确的测出江面宽度。而且还要在两岸建起固定桩,更是困难。”

樊若水点头道:“一般人确实做不了,而我不愿做一般人,所以我去做了。我想了很久,想到一个办法。先是让人引荐,到了采石矶旁边一座寺院做了和尚。那座寺院叫广济寺,已有数百年历史,是江南远近闻名的大禅寺,想必元帅应该听说过。”

柳霏霏点头道:“是,本帅确实听说过,只是一直无缘前往。此番若是顺利,定当进院朝拜。”樊若水道:“阿弥陀佛,元帅有向禅之心,实乃天下百姓之福。”柳霏霏笑道:“先生原是假和尚,怎的此刻倒是真如高僧一般。”

樊若水脸上一红,讪讪笑道:“小生在寺中做了半年和尚,已然习惯。我虽在寺中出家,主持却并未分派我许多事情做,故以有许多时间。寺中又不禁我足,可以自由出入。于是我暗自将采石附近的地形绘制成图,又经常在江中垂钓,来往于两岸。我垂钓时,暗自带着丝绳,寻找隐蔽处,将丝绳栓在礁石上,来回测量江面的宽度。我如此往返了十余次,没有一人发觉,已经得到了精确的数字。”

柳霏霏心下感慨,见他做事如此认真,不禁有些佩服。又想这般求实之人,吴国却不能任用,反倒投了楚国,也是天要兴楚灭吴。

樊若水继续道:“之后为了能建造浮桥的固定桩,我以‘广种福田’的名义向广济寺捐了一笔钱,建议在牛渚山临江出凿石为洞,在洞中建造石塔,供奉佛像,以保佑过往船只的平安。这个想法得到主持的支持,于是我亲自督工建造。不到两个月,就在两岸建起了石洞,也建起了能固定浮桥的石桩。小生将采石矶的地形画制成册,并标注各地地名,取名为《横江图说》。”说完从怀里拿出一张图,交给柳霏霏。

柳霏霏打开一看,见上面将采石横江一带的曲折险要之地一一注明,尤其是采石江面的宽度及石桩标注的更加详细。柳霏霏大喜,道:“得此采石详图,得吴国易如反掌。得先生,如先主得卧龙,实乃楚国大幸、天下大幸。”当下拜樊若水为行军参事,参与军事行动。樊若水受宠若惊,急忙跪拜叩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