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山居秋暝(1 / 2)

加入书签

北境,深秋。

大周相国唐士奇的死,拉开了北境国战的序幕。

大周正式对燕国宣战。原本镇守北境长城的柱国将军顾明远被大周君王调回镐京,长城守备交由罪臣孤城负责。

顾明远重回大周朝堂,执掌帅印。周王虎符调兵,秋收之后,顾明远承君王授剑,领兵十万南征。

大军南下,兵陈渑池,集结大周南境地方军,共三十万,准备一举攻破燕都邯郸,为相国雪恨。

同年,卫国起兵,上将军侯玉春领兵十万,攻打北境四关之一的秋风关。

那秋风关原本乃是卫国与晋国的边界天堑,七十年来一直在卫国手中把持,却在去岁隆冬被晋国发动闪电战褫夺。

卫国君王怒火中烧,责令上将军侯玉春死战,必须夺回秋风关,然后再以秋风关为依托,大军南下,在晋国北方重镇插入一把尖刀!

当此时,郑宋之战方才落下帷幕,宋国惨败,宋王君子启一怒之下将统兵元帅宋之问贬为庶民,那位名誉北境的儒剑离开睢阳城时人人喊打,被人当街捅了一剑,下落不明。

郑国虽赢得战争,可内外交战已经将国家四分五裂,藩镇割据,拥军自重的郡县纷纷自治,即便郑国太子刘羡冰登基称王,一时间也无法整顿乱象,对国内的纷乱焦头烂额,颇为无力。

齐国厉兵秣马,打算攻打齐燕边境当阳关。当阳关乃是燕国南域和齐国边界上的一座险关,与秋风关、虎牢关、北境长城并称为北境四关。

齐国兵临当阳关,当阳关告急,镇关将军求援于王朗,将燕国南域也卷入列国纷争当中。

北境局势如同水火,以大周为界点,南境兵陈渑池,与燕国开战。东方,卫国兵临秋风关,意图夺回两国边境天堑。西境兵陈周齐边界,防止齐国突然发起战争,双线作战。

北境七大国,除了方才战罢的郑国与宋国,同时卷入战争当中,一时间列国边境战火四起,那些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纷纷站队,想要在新一轮国战当中谋得一线生机。

继北境江湖风起云涌之后,庙堂之争再度将北境生民推入人间炼狱。吟游诗人目睹列国边境尸横遍野的惨状之后,写下“列国周齐燕卫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诗句,一时间让天下士子动容,读来不禁泪湿眼眶!

从来没有兵不血刃的国战,只有血流漂橹的沙场。

而即将在国战中涌现的新生代名将,将踩着尸山血海,登临战神的铁王座!

旧神已死,新神当立。

可这一切,都暂时与那流落深山的少年无关了。

……

大周东境,伏牛山。

大周以东,卫晋正在围绕秋风关激烈交战,周王判断两国交战,卫国必不会狂妄到想要和大周、晋国双线作战,所以纵观全国,就属东境最为太平。

伏牛山山岭连绵,道路闭塞,除了散布其中的大小村落,就只有一个人口千余的小镇。

说是小镇,其实不过是附近几个村落的人合在一起建立起来的聚落罢了。

小镇名为曾头市,附近有一条小河,名叫横渠。

月前那横渠上飘来一具尸体,恰好被在河边放牛的一个小姑娘撞见。和小姑娘一起放牛的伙伴被那飘来的尸体吓得四散而逃,哭着喊着回家告诉大人。而那小姑娘却是胆大,扑通一声扎进河里,把那具尸体捞上岸边。

这一捞,那小姑娘这才发现那尸体竟然是个活人!

等到那些跑回家叫来大人的孩子回到河边时,小姑娘已经把那浑身到处都是伤口的“尸体”驼在牛背上带回了家。

这件事立马在小镇里传开了。

有人说那小姑娘从河里捞上来的年轻人本是个富家公子,被山里强人劫财害命,扔进河里漂到了这里。

也有人说那年轻人不是什么好人,小姑娘一家恐怕救了坏人,得赶紧把他再丢进河里漂走,以免连累小镇跟着遭殃。

还有人说那年轻人已经活不成了,救了也是白搭。

那小姑娘家住小镇偏远的郊外,家里只有身体一向不好的母亲相依为命,性格倒是倔强,不管小镇里的人怎么议论,愣是把那年轻人留在家里,每日喂一点儿稀粥,就这样过了十几天,就在小姑娘自己都以为那年轻人可能再也不会醒过来时,他竟然奇迹般地醒了过来。

年轻人在河里被捞上来时,遍体鳞伤。小镇唯一的老医师经不住小姑娘的百般请求,曾到郊外草屋看了那年轻人一眼,唉声叹气,连连摇头。

彼时醒来,惊动那老医师,再次来到草屋,看到那年轻人真的醒了,忍不住惊叹连连,摸着自己的一把山羊胡,说道:“奇哉,奇哉!这后生真是福大命大,竟然活了下来!”

年轻人一醒,最高兴的莫过于小姑娘,忙问那年轻人叫什么。年轻人自说名叫阿泽,本是到山里采风的,不料失足掉下山去,这才有了漂在河里的事情。

小姑娘的母亲生性良善,看那年轻人不似奸诈之徒,便留年轻人在草屋别舍住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