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大梦千秋(1 / 2)

加入书签

雷劫声势浩大,密集的黑云将整座大山覆盖,白泽直面三十三道天雷,引天雷之力淬体,将自己劈得浑身焦黑,满身都是噼啪作响的炽烈电弧,体内一身玉骨之上,天道雷纹的刻痕愈发清晰,与三道丹田之间的虚空雷霆遥相呼应,释放出恐怖的雷电之力!

白泽炼出更多的玉髓,自身拳力成功突破三百鼎力大关,不觉神情振奋,却也是再扛不住天雷洗礼,连忙祭出青元鼎收集天雷,又接连打出飞剑白鲸,和那神秘石印抵御天雷。

自从那日白泽离开镐京城,古戒当中石印神光异彩,白泽意识到那石印的不凡之处,回到仙门之后多有查看,可那石印复又归于平凡,好像当初的异象是白泽的错觉一般。

如今祭出那方石印,天雷洗礼之下,那古拙石印并未有神光冲霄的变化,令白泽大惑不解。

如此三十三道雷劫被白泽生生渡过,剑七应运而生!随着白泽体内剑意圆满,中庭剑湖规模再度扩张,孕育在剑湖中央的剑胎虚影也凝实几分,白泽的第六道洞天也随之结成。

“轰!!——”

六道洞天在那通体焦黑的少年剑客身后显化,逼天剑力搅得大山气息奔涌,天尊威压不觉间横扫而出,气机骇人。

随后,白泽收敛剑意,洞天气息尽数遮掩,盘膝打坐,任由阴冷的秋风秋雨吹拂飘洒,如此三日过去,体内被雷劫搅得翻江倒海的气息平顺下来,体表的焦黑也在寸寸脱落,露出少年剑客如玉的皮肤。

白泽豁然睁开双眼,长舒一口气,换上一身衣物,又给自己施了个清洁咒,这才动身折返坐忘峰。

接下来的日子,白泽一面悉心指导简溪修行读书,一面着手自己的修行。思量再三,白泽没有托付火行化身出走燕国南域,将国书与大公印交还袁哲,而是嘱托小蛮,通过血影楼的势力完成此事。

山中无岁月。

这一日,白泽终于准备着手化龙诀的修行。

白泽来到坐忘峰叠叠嶂嶂的后山,开辟出一处洞府,悉心布下阵法遮掩气息,这才盘膝洞府之中,着手修炼事宜。

随着时间的推移,白泽渐入佳境,利用法诀,成功感应到体内龙血气息,尝试加以炼化。而就在白泽炼化体内龙血,修行迈入更深层次的入定时,白泽忽然觉察到两股庞大的气息在神念当中浮现。

其中一道,赫然就是当初在镐京城钻入体内的王道龙气!只见那一大一小两条王道龙气,在白泽摧动化龙诀时,突然出现,盘踞在体内虚无当中,占据一方,端是威风凛凛,令人震撼。

而另一道气息,竟是魂海深处,被一页金书镇压的玄黄龙魂!白泽震惊之下,这才意识到青鳞传给他的化龙诀有如此神威,不仅能支配他体内的王道龙气,还能从玄黄龙魂当中夺取无上造化!

饶是白泽心性坚定,也不由得被如此景象吓了一跳。

与被一页书镇压的玄黄龙魂比起来,那两条王道龙气,简直如同两条小泥鳅,当真是小巫见大巫。

白泽胆大妄为,心思一动,主意率先打到那两条王道龙气身上,心想若能炼化这两道气息为己所用,必然是极其威风。

打定主意,白泽当即摧动法诀,尝试与那条最小的龙气链接,加以炼化。出乎白泽意料,那条王道龙气十分乖顺,并无反抗,轻易接受了白泽的炼化。

白泽大喜,想藉此机会,先炼化一条龙气再说。然而当他真正开始炼化时才意识到,那最小的一条龙气,虽然和玄黄龙魂比起来如同一条小泥鳅,可在他面前,却是货真价实的一条“巨龙”,炼化自然也不是一时之功!

当此时,白泽正要尽己所能,先炼化一小部分再说,古戒当中,那方石印异变再起,神光缭绕,释放出恐怖气息,端是令人费解。

白泽从入定当中脱出,从古戒当中祭出那方石印,只觉那石印神光逼人,再不复当初古拙,端是一幅无上秘宝的模样!

“这石印来历不明,如今想来,两次异变,皆与王道龙气有关,莫非……”白泽这才抓住问题的关键,抓住那方石印,定睛一看,这才发现那原本古拙无华的石印底下,出现了四个篆刻大字:人皇极印!

“人皇极印?!”白泽看罢,大吃一惊,只觉这石印来历颇为不凡,隐隐意识到了什么。

当此时,元庭苦海当中,剑灵忽然苏醒,如梦千秋,“咦”了一声,说道:“皇极印?”

白泽听见山鬼的言语,带着大梦初醒的娇柔尾音,心尖酥麻,喜悦道:“山鬼姐姐,你知道这石印的来历?”

“唔,的确知晓一些。”山鬼想了想,说道:“剑主……”

剑灵此话一出,不仅是白泽,就连她自己也愣了一下。还是白泽率先反应过来,笑道:“姐姐怎么忽然之间生分了,往日不都是直接叫我名字的吗?”

剑灵有些气恼,轻哼了一声,继续说道:“听说八百年前,中州天祚帝北伐,王座铁骑将北境王朝踏得粉碎。彼时天祚帝威加海内,踏灭北境王朝之后,胆大妄为,认为北境王朝不过尔尔,视之为蝼蚁,竟然敕令北境诸国王者不得称皇帝,否则必将横死。”

白泽对此传闻倒是知晓。

这也是北境诸国如今无人敢称皇帝的原因。

北境诸王的子嗣依然可以是皇子、公主。可一旦涉及到最高权柄,便只能称王,不能称皇。因为天祚帝对北境王座的诅咒依然存在,八百年来,凡是称皇帝的君王,无一例外,尽皆横死。

这些王者里,一夜暴毙都算好的了。更有甚者称皇帝之后突然发疯,手刃宫中全部王室血脉,最后癫狂自戕而死!逼得庙堂不得已另立京都之外的同族藩王登基,这才避免亡国悲剧。如此诡谲之事,不胜枚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