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2朝廷昏政(2 / 2)
“从万历年间兴海贸以来,海关税一直是大明财政一大支柱,也是内币的重要来源,到了万历四十年的时候,万历皇帝每年能得到四百万两白银地海税。但从崇祯元年以恢复禁海令的名义停收海关税后,内库就再也不能从日益繁荣的海贸中得到一两的银子了。让人奇怪的是,禁海之后并没有影响到江南的出海贸易,那么,这笔钱跑到哪里去了呢,显然都被以东林党人为代表的富商装到腰包里了。”
吴名越说越起劲,丝毫也没有顾忌邓谦脸上的表情,喝了一口茶之后继续说道:“然后是丝绢税,万历皇帝认为如果商人贩丝织绸一定能赚钱,所以他收工商税,而东林党人则认为这叫“天子与小民争利”,是招来天灾的原因之一,这次的免税计划自然也要把它废除,崇祯又一次对此表示赞同。”
“还有布税,如同唐宋时期一样,明朝本来也规定了百姓和各级官员可以使用的衣服色彩,比如明黄本来就是皇帝的颜色,大红则是高官能穿戴的衣服。等万历天子亲政后,他为了多收税就放开了对百姓的衣服限制,很快在大明境内就出现了小民同官员在衣服上争奇斗艳地现象。”
“感到斯文扫地的官员就向万历提出抗议,并质问皇帝如果他现在不顾官员的体统乱搞,那有一天小民穿黄色的衣服又该如何。结果万历回答说只要织布的商人肯交税,那他觉得卖黄布也不是不可以,大明的群臣就这样再一次被皇帝的无赖打败了,布税该收还是要收,万历皇帝的内库也因此而更加充盈。”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臣子一朝政,崇祯登基之后,根据文臣的要求废除了各种“与民争利”,并且违反祖制的税收后,新任的皇帝享受到了他祖父、父亲和兄长从来不曾享受过的高度赞誉,朝野的东林君子们异口同声的称赞这位少年天子,是大明当之无愧地中兴之主,并向他保证,根据天人感应的道理,大明很快就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遗憾的是老天爷没有给他们这个脸面,崇祯年间北方仍然是连年灾荒,而且后金仍然还在活蹦乱跳的作乱。”
“崇祯进行了大减税以后,内库的收入几乎完全断绝,无法再对国库进行补贴,国家财政日益艰难,所以东林党又建议加农赋。明眼人都能看打出来,这是典型的杀贫济富,可是我们好大喜功的崇祯皇帝又一次同意了,由于朝廷养的都是一些贪官污吏,朝廷收一份,他们就敢征十分,结果朝廷没有收上多少钱,却把老百姓害的苦不堪言。”
“崇祯天子意图励精图治,后宫厉行节约,皇帝的衣服都打了补丁,说起来算是个好皇帝,可惜被他自己搞得手中严重缺钱,于是就规定各省赋税一定要实收,不许地方官拖延耽误。同时崇祯和东林内阁认为应该显示出新朝气象,决议清查各省积欠流弊,以图把以往历朝落下的缺口都补上。”
“以李自成匪乱最严重的陕西为例,万历朝估算每亩产粮大约能卖银五钱左右,亩税是银两分左右,加上辽饷两分七厘,共应四分银到五分银上下,在万历年和天启年间,遇到灾荒的时候不但会免去这笔,而且还会有相关地赈济。到了崇祯元年,皇帝的内库已经无法对陕西灾区进行赈济,不但如此,崇祯还下令要一视同仁的收赋税。”
“明朝开国时陕西各军镇地军粮、武器、被服都由军镇自筹,到了万历年间主要由皇帝收来地杂税进行补贴。现在内币的源头既然近乎枯竭,东林党某些天才又建议按照一条鞭例,把这笔赋税平摊给陕西灾区的农民,折合每亩收两钱银,少年天子批准了这个票拟。”
“此外东林党认为给甘陕军镇运输粮食地费用,也不该完全依赖盐引,应该有甘陕老百姓来承担。就这样原本在丰年被张居正评估为亩产收入可到四、五钱银地陕西省,天子和东林党在崇祯元年给当地农民定的地亩赋税总和,已经高达二两银子,超出土地产出的四五倍之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