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高手对决 语琴中毒(2 / 2)

加入书签

见狄仁杰默默不语,子轩便开始讲了起来——

“首先我用他们的语言简单交流了几句,得知他们崇尚佛法,此次前来中土便是想拜谒大名鼎鼎的道恒国师,可惜一直因修为尚浅而苦无机会。于是我便灵机一动,声称自己是道恒国师的大徒弟,可以破例带他们前往拜谒。凭我对佛法较好的悟性和理解,然后再胡编乱造一番侃侃道来,弄得他们真假难辨,最后竟然深信不疑。”

狄仁杰不解:“那又如何?如此这番他们便会对你俯首称臣,马首是瞻?”

子轩呵呵一笑:“您老别急,待我慢慢道来。”却见子轩款款踱步,继续解释道,“其实单凭那些当然远远不够。可您也知道,一般道恒国师不会轻易收授门徒,除非是天分极高、悟性极强之人。于是我便将计就计,谎称自己是扶桑祖先徐福转世,能够深知过去,洞悉未来。”

骆宾王也好奇不已:“可是他们对你除了敬畏之情外,为什么还会有羞愤、恐惧之情呢?”

“那是因为我谈到了未来——”

蔡不凡不解地问道:“那又如何?”

“谈及过去,他们自愧不如——因为他们所知的历史还远不如我;谈及未来,他们便心甘情愿地用心聆听——”

众人迫不及待:“未来怎样呢?”

子轩侃侃而谈:“先从扶桑说起吧:那是发生在一千两百多年以后的事情了——当时扶桑早已摇身一变,成为野心勃勃的日本帝国。他们为了转嫁危机、掠夺资源,便大肆侵略朝鲜和中国。朝鲜是新罗的后代,中国便是大唐的后世。当时朝鲜和中国积贫积弱,日本便趁虚而入,杀死朝鲜的明成皇后,并入侵中国东北,然后不断兴兵南下,狼烟四起,妄图将我中华蚕食鲸吞。日本侵略者丧心病狂,狼子野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了速战速决,逼迫中国投降,他们竟然在都城南京展开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别说是放下武器的军人了,就连手无寸铁的妇孺老人都不放过!更有甚者:那群畜生蹂躏孕妇,将肚里的小孩用刺刀挑出,以供嬉戏玩耍!在前后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惨重代价!”

说到这里众人皆泣不成声、义愤填膺,子轩继续热血沸腾地说道:“可是同样是侵略者,德国便肯反省历史、承认罪行;而你们日本呢——!”这时子轩对着三名扶桑武士吼道,“你们日本仍然死不悔改——不承认罪行、不反省历史也便罢了;竟然还肆无忌惮地美化侵略战争,掩盖历史真相,参拜战犯灵位,篡改历史教科书,居然堂而皇之地说‘南京大屠杀是世界上最大的谎言’!试问:古往今来,古今中外还有比这更卑劣、更可耻的吗?!”

狄仁杰惊愕不已:“你所言当真?”

“我来自未来的世界,你看我像在欺骗你们吗?!”说到这里,子轩悲愤过度,失声恸哭。语琴跑过来,紧紧抱住子轩。

众军愤懑不平,纷纷上前殴打起三位扶桑武士。狄仁杰欲从中劝阻,但无济于事。

一顿拳打脚踢之后,三位扶桑武士鼻青脸肿,他们跪在地上向众人连连磕头认错:“思米马赛!思米马赛!如果我们知道他们那样的话,宁愿不要生出子孙后代来!”(注:“思米马赛”是“すみません”的音译,意思是“对不起”。这种说法较为郑重,多用于不太熟悉的人之间。)

狄仁杰上前扶起三位扶桑武士,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何错之有,我们又有谁能预测到一千多年以后的事情呢?其实若子轩所言不虚,老夫也是痛心疾首,恨不得杀了所有的日本人!可是‘小人无错,君子常过’,我们何必要和那些小人斤斤计较呢?不如留个心眼,将此事告诉子孙万代,让他们提早预防,防患于未然,何乐而不为呢?”

三名扶桑武士连连谢过狄仁杰的大恩大德,并向众人保证:“今后回到扶桑,一定会告诫子孙以和为贵,切莫做出那般滔天罪行!”

狄仁杰一脸敬畏地看着子轩,摇头叹息道:“老夫阅人无数,却没见到过像你这样的人!能跟我说说他们新罗后代有什么罪行吗?”

子轩起身,缓步走到新罗武士面前站定,接着将他们扶起后微微一笑:“呵呵,罪行谈不上,只是行径猥琐!”

众人不解:“猥琐是什么?”

“意思是鄙陋卑劣的无赖行径。”

“何出此言?”

“那也是发生在几百年以后的明朝时代了:当时扶桑摇身一变,成为东瀛日本。他们虎视眈眈入侵朝鲜,朝鲜溃不成军,向大明求救。明军挥师南下,经过平壤战役、碧蹄馆血站、龙山战役、庆长之役等长达五年艰苦卓绝的战争后成功驱逐倭寇,并帮助朝鲜复国。当然朝鲜著名将领李舜臣也率领海军以少胜多,在鸣梁一役击败日寇海上辎重运输船队。可是日后朝鲜的史册当中只有‘鸣梁海战’、‘不灭的李舜臣’等浮夸字眼,如此一来那大明‘抗日援朝’的功劳岂不全被抹杀,血洒疆场的广大将士岂不白白殒命?!”

众人或沉默不语,或点头同意。

子轩继续说道:“一千两百多年以后,敌人打到鸭绿江、图门江畔。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所向披靡,五战五捷,最后成功帮助朝鲜军民击败美国侵略者。可是后来朝鲜史册当中也只仅仅提到中国军队的辅助作用,那么如此一来何以告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广大英烈?”

众人沉默不语,纷纷点头。唯有狄仁杰反驳道:“子轩小兄弟,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可是至于我中华军民的功劳,何需外邦缅怀?其实无论什么民族,什么国家都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肯定会竭力维护自身的利益。姑且不说这种行为全然无过,但也无可厚非,因为我朝也是如此!”

子轩并不争辩,他继续说道:“如今朝鲜一分为二,南部的名叫‘韩国’。有些韩国人更是自以为是、狭隘浮躁——他们在世界上不停地擅抢源自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将其据为己有:如端午祭典、汉字、针灸中医药等......要知道这是什么行径呢?不如我来打个比方吧——如果你家的传世珍宝有一天被别人据为己有,你会同意吗?如果这不叫‘偷抢’那又叫什么呢?

当然,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可是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知道,在她为世界人民所共赏之前,文化就像一个孩子一样,也有她的亲生父母,岂能被外人轻易拐骗呢?不错,也许有人会说是我们中华民族以前不够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可是这种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早已经融入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吸入了我们民族的发肤,渗入了我们民族的骨髓——我们只需用心珍藏、悉心呵护便可,无需招摇过市,随意显摆,难道不是吗?

更有甚者,他们连中国的历史名人也要抢去,例如圣贤孔子先生、炎帝蚩尤等等。还有一个最为滑稽可笑的,你们给评评理——诗人尹东柱生于中国,随后赴朝鲜学习,发表过一些诗篇,最后死于日本监狱,一生并没有加入任何其他国家的国籍。(给你们解释一下,国籍是......)那好,诸位请回答:尹东柱是中国人,还是朝鲜人呢?”

大家不假思索地大声笑道:

“哈哈哈,当然是中国人啦!”

“这还用说吗?”

“傻子都看得出来!哈哈哈——”

狄仁杰深思良久,振振有词道:“哎,这真是‘公理自在人心,事实胜于雄辩’啊!其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直影响辐射着扶桑、新罗等周边附属小国。就拿我大唐来说,每年来中土学习汉族文化的新罗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们数不胜数。其实一千多年以后韩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从中国移植过去的,并已经根深蒂固。而那种倒行逆施的卑劣行为只能是‘猪鼻子插葱——装象’罢了——为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就企图与文化传承为敌,我想韩国文化的未来必定会更加悲哀,那种‘龙头不对蛇尾’的畸形文化最后也只能被世界人们所抛弃!”

洪基栋和赵秀英两名武士羞愧不已,旋即基栋似乎恍然大悟,他起身转向子轩,厉声怒吼道:“啊息!大家不要相信那个贼人的胡言乱语,连三岁小孩都能懂的道理,我们的后代怎么可能那么愚蠢?!”(注:“啊息”是“?,?”的音译,意思相当于“你妹”、“我靠”。)

“是的,这个贼人一直在兴风作浪,”狄仁杰怒指子轩,厉声喝道,“我们赶快一起上前拿下他们!”

忽然东城门处一声巨响,而后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姜广率领大军及时赶到,将和州城团团包围。姜广夸赞子轩:“你上次吩咐我们制作‘一硫二硝三碳’成分的黑火药着实管用,炸开这个大门绰绰有余啊!”

狄仁杰无奈叹息道:“哎,你真是害群之马,如果能回去的话便尽早走罢!”

子轩志得竟满地笑道:“狄老先生,不好意思,这次恐怕又要让您失望了!如今我们三万大军已将和州城团团围住,哪怕是只飞鸟也插翅难飞!我看您还是答应我的不情之请吧!”

“呵呵!”狄仁杰不屑一顾,“区区三万贼军竟如此嚣张,真是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可悲可叹啊!”

晨雨不服地问道:“难道你们现在有三十万大军在和州城外集结?”

“哼!”狄仁杰不屑一顾地笑道,“你们不要以为润州一役后顺势拿下庐州、池州、歙州等五座城池便有什么了不起!实话告诉你们吧——目前圣上御驾亲征,已经集结左武卫、左龙武卫、左威卫、武威军、右武卫、左右鹰扬主力六十五万大军讨伐逆贼,其中左武卫大军直抵庐州,不日即将拿下该城;北方的泗州已经陷落,许刚逆贼丢盔弃甲,南逃滁州负隅顽抗;你的主子朔言北伐失利,如今已经丢了楚州一带十座城池,想必阳州也岌岌可危吧!还有和州西南面的池州、歙州等城也都兵临城下、大军压境。而我狄某挂帅也只不过是个幌子——其实老夫只能算个前锋,打探虚实而已!而我们这些生死义士既入虎穴,何所惧哉?只要为国效力,能够捉拿尔等一干逆贼,即便今日玉石俱焚、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听罢,众“逆贼”们顿时惊愕失语。这时却见一袭黑影闪过,几枚毒针嗖嗖地飞向子轩......

“夫君,小心啊!”一旁的语琴见状连忙扑到子轩身前......

“不!娘子——”子轩惊恐失泪,可此时语琴已身中毒针倒在他的怀里,嘴边黑血直流......

子轩伤心欲绝,欲哭无泪,感觉一种撕心裂肺般的痛楚传遍全身。忽然间他“啊”的一声猛然站起,悲愤间凝聚全身功力,化作掌风打向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急忙闪躲,但背部还是被掌风击中,顿时口吐鲜血,跪倒在地。原来刚刚子轩内心瞬间积聚成的悲愤化作巨大的内力,成功打通督脉中的夹脊穴和玉枕穴,飘雪玄冰掌居然奇迹般地提前学成!

众人皆陷入沉默,此刻朝阳冉冉升起。

(注:本节当中有关韩国擅抢中国文化的事实可以参考韩著《尹东柱诗集》、《桓檀古记》、《蚩尤大帝》等书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