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慈宁宫、不让走(1 / 2)
是日,汤若望宣武门外天主堂进一步改扩建并请求御笔赐名的奏请提交到了摄政王及太后跟前,奏章中详细提出:主体建筑将建成一座20米高的巴洛克式大教堂,圣堂长八丈,宽四丈四尺,奉无染原罪圣母为主保。四米高的铁十字架将矗立在教堂的顶端。在保留原有配套建筑的同时,增加新建藏书楼、天文馆及仪器楼等。需银两若干,技术若干,工匠若干,保障人员若干等等。
清初国库并不宽裕,皇太后多次拿出体己首饰犒赏三军,实际上对拨款建这样一座教堂并不十分热衷,认为虚耗人力物力,摄政王亦指出年度朝廷开支均已列明尚有诸多亏空,建教堂若是批准也只能明年进行。汤若望不得不承诺整合资源,通过教会力量自力更生自筹部分钱款。期间,依托小皇帝力量多次软磨硬泡,“当家人”才勉为同意。
于是,教会于当年分设为多个筹备小组,至各处布道募款,宫内教众人手调整也正当合理地提了出来并被获准。
离开皇宫那日,汤若望带我等到慈宁宫辞行。
“来皇宫时日不多,你们每次见哀家都谨小慎微低着头,我除了几个主事嬷嬷,其他姑娘脸都不熟”,太后笑道:“今天要走了,让本宫看看你们每个人”。
众人都甚是动容,纷纷抬起头,太后不过三十来岁,面容精致庄重,一一看视众人,走到我跟前,惊讶道:“你很像我的一位故人。”
汤若望笑道:“她就是上次义葬安抚的还魂女,之前受恩进皇宫用过膳,太后您特许上书房看书的也是她。”
“原来是你”。太后点点头,“之前远远的本宫未看清,现下哀家记住了”。转身又问:“你父母是谁?”
我摇摇头,奇怪,我是孤儿,太后您不是知道的吗?
太后叹口气,取下手上的羊脂白玉手镯给我戴上,并嘟哝道:“你真的很像她,只是,时间不对,你不该这么大”。
受此馈赠,我深深向这位内心崇敬的前辈行了个礼。
突然“嚯啷”一声,原来苏麻喇姑带宫女端茶水进来摔了茶盏,她对着我说道:“晴姐姐,你是晴姐姐吗?”
“她不是。”太后叹口气,回过头对汤若望说:“本宫认错了人,让神父见笑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