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三章 拦路之虎(1 / 2)

加入书签

要说贺难的安排,还是先从一直以来的铁三角说起来好了。

魏溃再次跟上队伍的脚步,也意味着这对黄金搭档重新聚首——他在惊鸿派充当客座教头这件事儿还是挺成功的,不但在与专业的双持兵器高手们交流之后有所心得,甚至还在众人合力之下以魏溃的招式为基础编纂出了一套戟法,至于名字他倒是没有想好,当然也不在乎叫什么,索性也就这么空着——反正一门武学有没有个名字也不重要,只要能打那就是神功。当然魏溃和李飞在忙完眼前的事儿之后也没忘了告诉贺难,当初拜托大师兄陈龙雀的事情也已经准备妥当了。而既然这边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李飞便也不再逗留,返回雁山去了。

临时与贺难分开一段日子的小郁也重新归队,贺难上山之前便考虑到了此行危险,正好他们在狼镇时又捕捉到了一点儿与劫镖案有关联的讯息,所以便留下小郁在山庄之外继续追踪线索没有进山,此时也算有了些眉目。

夺取邪剑绝非临时起意,乃是早有预谋,而劫走邪剑的二人也并非是什么不入流的小角色,还是有些来头的——根据外貌和本领推断,这二人应该是当年叛出师门并且杀光了“铁山派”满门的一对兄妹,那矮胖男子应当名为寇熊,而那高挑美人则是他的妹妹寇莺。当然,劫镖的二人是刻意蒙面没有暴露容貌的,郁总镖头也没机会看到长相,但从身材、武功以及兄妹关系来看,十有八九就是这两位了,而据一些与这对兄妹有过数面之缘的人说寇莺的相貌娇艳,所以如果真的是她,那么说是个美人也没什么问题。

江湖传言,寇家兄妹是一对孤儿,但投靠铁山派的时候却是带艺拜师,所以他们的那身本领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学来的——不过当时铁山派掌门人梁师道致力于广收门徒,所以并未对此有什么偏见。说来这铁山派当初也是有一号的门派,据说铁山派的第一代掌门乃是在柱国之乱当中被罢黜的凉国公后裔,在凉国公被贬为庶人、家道中落之后便另辟蹊径将当年打天下的家传武艺谱写成录开山收徒授艺,逐渐发展成为名噪一时的铁山派。

寇家兄妹投入铁山派下,也不过就是诸多普通弟子当中的一员罢了,并不见多么惊人的本领和名声,而铁山派虽然门人众多,但梁师道本人以及门内武师教徒弟的态度也比较随意,虽然不能说敷衍了事,但也绝对称不上尽心尽力的程度。其实仔细想一想也就并不让人觉得意外了,因为梁师道压根儿就不是抱着自己桃李满天下去的,只不过是将收徒这件事儿当作政治投机的一种资本而已——凉国公一脉虽然已经衰落,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关系在朝中的,而铁山派所传授的本领基本上就是行伍那一套,说白了就是以“培养出一批随时可供征调的士卒”作为一种博取江湖名声和有功于朝的手段,期冀着有朝一日重新获得朝廷赏识加官进爵。

只可惜梁师道本人或许也没有想到,在绝大多数平平无奇的徒弟当中,居然还藏着寇家兄妹这对穷凶极恶的高手,也不知道是什么仇什么怨,总之寇家兄妹先各个击破谋害了掌门以及门内高手,又放火将门派驻地付之一炬。虽然不见得全门派都在顷刻之间覆灭不留活口,但侥幸存活下来的人也再难以重振帮派,甚至连向寇家兄妹复仇都不知道从何寻起,自此也就树倒猢狲散各寻去处,元气大伤的铁山派也就成了昨日黄花,从中原武林当中除名。

此事过后,寇家兄妹便销声匿迹了很长一段年月,再有他们的名头传出来,那便是二人已经投身绿林成为了一支不隶属于任何势力的独狼,偶尔会干出一票大的,有机会也会主动与一些盗匪合作,但通常都是辗转各处居无定所,直到有传闻说是他们二人做了泰平镖局郁总把头的那一票。

贺难也问起了群盗是否和寇家兄妹有所联系,或是知晓二人如今身在何处,但芮无勋平素独来独往自然没有联系,而阳洪与哥舒昊处境类似,在一年之前他们还不是各自山头的头把交椅,寇家兄妹这等风云人物也不会和他们产生什么交集,最后还是蒲明星手下的一名帮众提到过,此前蒲老爷子似乎与这对雌雄大盗产生过往来,也被贺难暗暗记在心里。ωωw.

贺难本人自然是要亲自赶赴酆山,彻底将阎罗王的势力纳入手中才肯安心的,而且费安国生前也交代了,那半部鲁班天工图的原本就放在酆山——他也曾试图以此书作为交换自己性命的筹码,但贺难可比他想象当中还要贪婪得多就是了。而同去酆山的当然还有谢斩一个,把鲁班天工图完璧归赵也是贺难对他的承诺,芮无勋也被贺难邀着一起——还得倚仗他这个十殿阎罗最后独苗的余威来收复这些人,看来老芮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不能如愿“退休”了。

说起来还有一件事,那就是谢斩立誓除了要夺还传家宝之外,还有个亲手报仇的诉求,但很可惜他的仇人之一却是被阎罗王所杀——就是那个被毒死在巧石城当中的舒啸。当年去谢家夺宝的人当中便有他一个,最后也是由他亲手将这本图录献给阎罗王,虽然二人往来较为密切,但阎罗王还是深切忌惮此人,又恐他日后拿建成地宫一事居功自恃要挟自己,便趁二人独处、全无防备之际将他鸩杀再嫁祸给别人,这也是他从邀请舒啸前来赴会之时就计划好的一步。

再说哥舒昊与阳洪等人,他们都被委以重任,说是新一代的十殿阎罗也并不为过,本来贺难心中能接手阎罗之首的最佳人选是冯麓,只可惜这重义之人最后也为义而死,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